⒈ 绘画龙的形象。
⒉ 龙的图像。
⒊ 比喻徒有其表而无其实的事物。
⒈ 绘画龙的形象。
引《隋书·礼仪志三》:“轜车,三品已上油幰,朱丝络网,施襈,两箱画龙。”
宋 梅尧臣 《还吴长文舍人诗卷》诗:“我辈彊追仿,画龙成蜥蜴。”
元 夏文彦 《图绘宝鉴·元朝》:“道士 吴霞,所居 龙虎山,善画龙。”
⒉ 龙的图像。
引唐 李贺 《平城下》诗:“青帐吹短笛,烟雾湿画龙。”
王琦 汇解:“画龙,即旗帜上所画者也。”
《宋史·礼志五》:“﹝《画龙祈雨法》﹞坛上植竹枝,张画龙……俟雨足三日,祭以一豭,取画龙投水中。”
⒊ 比喻徒有其表而无其实的事物。参见“叶2公好龙”。
引明 李贽 《史纲评要·后秦纪·二世》:“沛公 乃真好儒,后世好儒,好画龙耳。”
《梅村诗话》十二引 清 苍雪师 《赠方密之》诗:“山中久不见神骏,世上人多好画龙。”
1. 你引了〈中山狼传〉来作为谈感恩的反例,颇收画龙点睛之效。
2. 这画龙点晴的一笔,有力地表明了主题。
3. 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,他都擅长画龙点睛。
4. 没有你画龙点睛的一笔,这幅画还真没什么看头。
5. 好对联得配上好字,才能收画龙点睛之妙。
6. 你带上这白色的耳机对你听歌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。
7. 他在演讲时常会引用几个小故事,真有画龙点睛的效果。
8. 他的演说开门见山切入主题,鞭辟入里;你的讲评画龙点睛,为他增光不少。
9. 可以说语文书中每幅图都是通过心灵手巧的人精心绘制,才能那么有有画龙点睛之作。
10. 你在他们的婚宴上,挂上一张他们儿时玩在一起的照片,真是有画龙点睛之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