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比喻见事明白透彻。
例予若观火。——《书·盘庚》
英penetrating;
⒈ 比喻观察事物明白清楚。
引《书·盘庚上》:“予若观火。”
孔颖达 疏:“言见之分明如见火也。”
周秉钧 易解:“观火,言见事之明。”
清 唐甄 《潜书·讲学》:“己不自知,暗如灭烛;人之视己,明如观火。”
⒈ 比喻观察明白透澈。
引语出《书经·盘庚上》:「非予自荒兹德,惟汝舍德,不惕予一人,予若观火。」
1. 十年前他已预测到今日产业界将面临的冲击,真是洞若观火之见。
2. 凭着对商场的敏感度,他洞若观火地预测电子业将是一片荣景。
3. 他准备隔岸观火,让双方恶斗下去,好坐收渔翁之利。
4. 丰富的经验,常能使人洞若观火地预见到事情未来的发展。
5. 要我见死不救、隔岸观火?我做不到!
6. 朋友有难,怎可隔岸观火,置之不理呢?
7. 这位国防部长要说的是,许多隔岸观火的人所发出的指责纯粹是无稽之谈。
8. 许多政治明星人物都决定独善其身,隔岸观火。
9. 合法那集体被抢劫时,他们却站在那儿隔岸观火。
10. 在会议中,双方对问题争论得不可开交,主席却不置可否地隔岸观火。